赵晓利,男,现年42岁,汉族,大专文化程度,中共党员,1992年部队转业至富平县公安局,2010年调至巡特警大队工作至今。
1992年,从军四年的赵晓利从内蒙某训练基地转业到富平县公安局成为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从保家卫国的军营来到守护平安与犯罪分子搏斗的一线,他在二十五载生与死、血与火的严峻考验中,以对祖国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和至善情怀,矢志不渝的谱写了一曲拼搏奉献之歌。由于工作特别突出,他连年受到县公安局党委的表彰奖励。
2010年,在基层派出所工作了十八个年头的赵晓利被调往巡特警大队一直从事巡逻工作。在巡逻中,他按照上级“网格化巡防”的各项要求,通过对城区治安形势的重点和变化的充分掌握,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巡逻民警的效能。他在每次的巡逻前都要统筹安排,合理部署警力,重点加强对易发案的重点路段、重点时段的巡防工作,提高了巡逻工作的针对性,努力使巡逻工作跟着警情走。他在部署巡逻工作中审时度势、意力集中,善于观察,能够及时主动地发现和有效控制、阻止违法犯罪活动。他能够亲力亲为时常跟随巡逻车辆进行巡逻,他的巡逻方式方法有自己一套独特的“绝活”:对重点观察目标是否有可疑之处,比如步态是否慌乱、神情是否失常、体态是否正常、穿着是否反常,多次现场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员,使夜间街面发案得到有效控制。
富平城区杜村西街和人民路的交界处的巡区夜晚华灯闪烁,有小商品夜市、有手机大市场,人流量大,治安状况复杂。赵晓利采用车巡与步巡相结合的方式,时而开警车在繁华街道巡查,时而步行到背街小巷察看,延伸巡逻触角,保证不留死角。2013年1月16日夜晚,赵晓利冒着严寒和冰雪在街面巡逻,在县医院西侧的十字路口发现一名中年男子躺在路边满嘴酒味、神志不清,遂带回所里,一边给他喂喝热水,一边想方设法联系到其家人。后来,该男子家人为表示感谢特意买来礼品相送,被他婉言谢绝。他在巡逻时每次遇到报警求助,都能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他的恪尽职守和热情服务得到了群众的好评,十几年来没有一起群众投诉。
长期的巡逻工作对赵晓利的身体和生活都造成一定的影响,最明显的就是白天黑夜的颠倒,时常组织巡逻防控任务,形成了不正常的生物钟。但是这些都没有阻碍到他的正常工作,他依然一如既往干劲十足,工作总是冲锋在前。有一天夜晚,他突患胃部不适,不停地吐酸水,但他考虑到大队人手紧、任务重,便忍着病痛,坚持上班。他作为一名巡逻民警,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他用自己的敬业和智慧得到了领导、同事的认可和好评,赢得了群众的赞许和敬佩,他以自己的热情、忠诚、无畏和吃苦耐劳,为这片故乡的繁华街巷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
赵晓利同志通过自己多年的巡逻经验,认真总结,创出了自己的“看、查、听、问”巡防工作心得,在全大队予以推广,收效良好,全面推动了巡防工作的科学发展。看:在巡逻过程中必须视野开阔,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特别是来往行人的神色、发型、肤色、衣着、举止等,都必须做到过目后即有印象,及时发现犯罪嫌疑人留下的蛛丝马迹。查:对巡逻时发现的可疑人员不但要仔细检查其随身携带的物品和交通工具,还要利用信息平台仔细核查其身份、职业,必要时核查嫌疑人的落脚点。听:不少犯罪嫌疑人为了逃避警方盘问和打击,一般会隐蔽自己的原籍所在地,且在警方询问过程中尽量装得神色平稳。因此,仔细听犯罪嫌疑人说话时的语气、口音,也是发现可疑线索的一种渠道。问:加大盘问力度是击溃犯罪嫌疑人心里防线的最有效手段,当发现他们随身物品存在可疑或者掌握任何蛛丝马迹的线索后,巡逻民警都应该根据证据,加大盘问力度,并一针见血的开展政策攻心。
风雨数十载,载誉千万里。赵晓利赤心铁骨完美演绎了一名军人、一名人民警察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