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警务资讯 / 走进警营 / 正文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原创)

张康睿
来源:合阳公安局 发布时间:2021-03-09 10:23

书卷是有香气的。将书放于床头,它让梦想变得宏大;把书放进包里,它让步伐变得稳重;把书置于书架,它使整个家充满韵味;把书放在心里,它让空洞的眼神变得深邃。

我喜欢读书。进入警营之后,读书的时间变得愈发珍贵,虽有遗憾,但我蓦然发现,在这一段与乡土打交道的时光中,曾经读过的书,好像一颗颗种子找到了发芽的土壤,心里存着的那一段段文字竟然在现实中找到了印证,我想这就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吧。

我喜欢读小说。苏轼曾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我们每个人只有属于自己的一段人生,每个人的一生在历史的长河中又实在是太过短暂。这大千世界因为形形色色的人而精彩,阅读小说可以让我在书里体验到各种各样的精彩人生、传奇的经历。那跌宕起伏、血泪相融的故事令我辗转难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又让我动容。读施耐庵《水浒传》之“风雪山神庙”,我为林冲的遭遇打抱不平,也为后来林冲手刃仇敌拍案叫好,仔细思考一番,林冲何以走到夜上梁山这一步呢?答案很简单——官逼民反。“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一个社会如果让林冲这样忠义厚道、明哲保身的人都走投无路,那么这个社会和国家的结局会是怎样呢?况且林冲还有一身好武艺,还有一个水泊梁山这样的容身之地,那些在黑暗和压迫中挣扎的百姓呢?我想放在当今社会,一代代共产党人保持警惕,砥砺前进,用刮骨疗毒的勇气反腐倡廉,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实施精准扶贫,正是让这些追求平凡安稳生活的百姓能过得安稳、放心。根基稳则大厦终成。读过鲁迅后,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人称他为“刀笔”,他的笔像一把尖刀一样,毫不拖泥带水地剖开中国农村封建社会的伪装,把冠冕堂皇的士绅老爷们鞭挞得体无完肤。《祝福》中祥林嫂惨死的那个夜晚,鲁镇年终的大典依然进行着,人们喜气洋洋;《孔乙己》中那个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腐儒;对了,还有《故乡》里的闰土,那个西瓜地里叉猹的少年,最后却用一声“老爷......”彻底击碎了鲁迅的童年回忆。我终于明白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发出那一声“封建礼教吃人”的呐喊,是为了让我们这个民族从愚昧中惊醒过来。我庆幸自己没有生在那个黑暗的年代,我庆幸自己能真真正正的享受这人人平等的社会。建党一百周年了,我们这一代人享受着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努力奋斗的成果,学习着仁人志士们用生命探索出的真理,怎能不珍惜?怎敢不珍惜?

我喜欢读历史。历史让我变得谦虚,历史让我充满敬畏,历史人物让我顶礼膜拜,历史让我对当下充满着信心。我读《大秦帝国》,商鞅变法、连横合纵、中原鏖战、吕氏拜相、一统六国、阴谋阳谋的交织,百家争鸣的璀璨。我自豪于中华民族历史的源远流长,我更惊叹于始皇帝嬴政那份雄才大略,“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过秦论》),“书同文、车同轨”,若无此伟人为我华夏民族奠定这一大一统的观念,我们的国家到现在会不会和欧洲一样四分五裂,小邦林立呢?我读《汉武大帝》,我神往霍去病的风采——“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匈奴人喟叹“男子当如汉”,这也是我们男性会被称为“男子汉”的由来,自豪吗?当然自豪,这是祖先为我们中华男儿换来的功勋。我读《贞观长歌》,太宗李世民的海纳百川的胸怀,让迄今为止散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中国人身上都贴着“唐人”的标签,万邦来朝,这是经济和军事的自信,更是大国文化令人无法抗拒的魅力。我读《明朝那些事儿》,前有明成祖朱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豪言壮志,后有崇祯皇帝“任贼分尸,勿伤我百姓一人”这闻之令人落泪的遗言。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刘胡兰能慷慨就义,董存瑞能舍身炸碉堡,继光能身挡枪眼,邱云甘被烈火焚身,还有那么多无名烈士静静地躺在祖国的边关。是因为我们五千年的历史沉淀出的一个叫气节的东西,让我们不知道妥协是何物,更是中华民族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驱使着我们外御强敌,内安百姓。泱泱大国,焉能被外邦欺辱?回首过去的岁月,我们这个民族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但苦难并没有击垮我们,反而使我们越来越强大。我们有过割地赔款的屈辱,也有着被其他国家排挤的尴尬,但我们要记得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决心,还有韩信忍受“胯下之辱”方才换来丰功伟业的典故,所以我们忍受了,所以我们成功了,建党一百周年了,“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再看历史,历史不再是历史,历史同样是现实,值得我们去感悟,值得我们去深思,更值得我们吸取教训、展望未来。

我同样喜欢读诗。《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既像江南的小桥挑逗着河畔的屋檐,又像黄河水湾湾,搂抱着暧昧的夕阳;诗必盛唐,有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少年意气,也有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不羁狂放,有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也有着“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的无限哀伤;还有温婉如玉的宋人,写出了“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的相思之痛,也写下了“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的亡国之悲,有着“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的离别之愁,更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一腔热血。到了近代,我不羡慕徐志摩的康桥一梦,我更留恋毛泽东的橘子洲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伟人豪情,敢于让日月换新天。我感激着这个物质生活极其充沛,幸福感爆棚的时代,让我不会为柴米油盐而发愁,更不会因社会动荡而惶惶终日,我有资格、有时间享受着文字的浪漫,这是我对这个国家和缔造这个时代的党的感激,闲来吟诗两三首,此番滋味,妙不可言。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并指出,我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传统。我是中国人,文化让我有了民族情节。同时我也是党和国家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我将用我的知识和能力来回报党和国家,在党的一百周年即将到来的这个伟大时刻,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这篇拙作,是为了抒发我对中华民族的自豪之情,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我牢记周总理曾说过的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要坚持读书学习好习惯,“为中华之复兴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