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警务资讯 / 走进警营 / 正文

那个让人惦念的老太太呦!【原创】

来源:临渭分局 发布时间:2020-05-06 15:50
经侦大队民警:秦枝月
       婆有严重的哮喘,80岁时因心肺衰竭去世。
       下葬那天,婆生前邻里的老姐妹们哭着和她道别。孝子亲戚村人组成长龙一样的送葬队伍簇拥着婆到了她的福地。二姑和小姑相互挽着胳膊在墓道向已经被放入墓室棺材里的婆做最后的告别,二姑泪流满面,向躺入福地的婆挥手轻轻的说:“再见了,妈”。那时,围在墓地一圈的婆的其他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婆的娘家弟弟弟妹、侄子侄女早已个个哭的泣不成声。父亲为人感情内敛,平素总是一脸严肃不苟言笑,在给婆的墓道封土时涕泪和土,额头抵地嚎啕不已。
       我常常在想,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和能量,赢得了身后一众侄男子孙的爱戴和不舍,受到众多乡邻的敬重!
       婆个头矮小,但从我记事起,婆从来都把自己收拾的干净利落,头发背后梳上发髻,穿着灰蓝色打着布丁的大襟袄,迈着快速的小碎步像个永动机一样不停的在忙碌着。听父亲说,婆是巴巴爷(爷爷的父亲)亲自去婆的娘家求亲娶回家门的儿媳妇!爷爷的母亲去世早,爷爷那时还小,家里没有操持家务的女人,一切都显得凌乱不堪。婆过门时才16岁,从嫁过来那天起,婆开始主持家务,这一干,就是60多年!
       巴巴爷是旧时村上的教书先生,家里的规矩有些大。围坐在桌边吃饭的人,是以巴巴爷为首的家里的男人们,女人是不能上桌吃饭的。婆率领家里的女人们,端一碗饭或随便加个馍蹲在灶房或站在饭桌周围一边吃着,还要一边看饭桌上那个人碗里的饭快吃完了,就要赶紧去候着接过来给盛饭。巴巴爷的饭永远都是吃一碗晾一碗,一小碟凉拌青辣子顿顿必不可少,这也成了多年的规矩,直到巴巴爷去世。爷还有两个弟弟和妹妹,婆则老嫂比母,照顾着他们的生活,操持他们的婚事。等父亲他们几个大一点的兄妹成年后,婆就要求他们,如果爷弟弟妹妹家里有事需要必须去帮忙。
婆一共有八个儿女,五男三女,父亲是老大,小姑最小。任何时候只要提起婆,父亲就感叹到:你婆把苦下了!
       婆是个要强能干的女人,很有远见卓识。父辈们现在提起上个世纪60年代三年困难时期,无一不唏嘘不已感慨万分!那是个树皮都要被吃光的年代,遭了年馑的中国人为了能填饱肚子想尽了各种办法。爷是公社干部,一心都在公事上,是个真正的甩手掌柜。微薄的工资交给婆后,家里一切事务都不再过问。婆则用尽自己的智慧,对爷发的那杯水车薪般的薪酬精打细算,应对十几口大家庭的日常开支。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突发事情,但常常都是捉襟见肘,四处窟窿。婆就和家里年龄稍大点的子女想尽各种办法开源节流:纺线,织布,外出做苦力,节省口粮给上学的儿女们做粗糙的干粮,尽量让他们上学学知识。小姑是婆最小的孩子,家里的农活都被哥嫂姐姐们包了,小姑直到上高中都不会干农活和家务活。她说上高中去同学家,看她同学做饭觉得人家很能干,回来就给婆说她要学做饭。婆说你不用学,等你考上大学了我去给你做饭。在机械不发达干活全凭劳力的80年代,婆有着超出一般人的思维和境界。她也许总结不出为什么要上学的道理,只是觉得儿女们应该上学,生活再苦,再累,再难,她总是默默的自己扛着。后来两个姑姑及叔叔凭借自己的努力,都有所学成,成为我们这群后辈人良好的榜样和努力的目标!
       二姑在省城医院工作,婆每年都要轮流带着11个孙子孙女去西安骚扰二姑,带我们去植物园、动物园、博物馆、钟楼、大雁塔等西安标志性景点去游玩参观。在交通不发达的上世纪80年代,从农村去一趟省城很不容易,而在婆的带领下,生长在农村的我们这群毛孩子确实是比其他小伙伴增长了不少见识。让娃要见世面,婆讲不出其中的大道理,但她潜意识一定是这样子的。后来孙子孙女们也一个个上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婆就尽着爷的一点微薄的退休工资,自己舍不得花,总会给孙辈们一点零花钱,说是让我们买学习用具。 生活很艰难,但婆像个英雄一样带着一大家人笑着一路走了过来。
       婆一生悲天悯人,乐善好施。农村的女人们经常会为一分钱一毛钱的得失吵得面红耳赤,反目成仇,婆则从不在这些小利益上斤斤计较,不管是买菜、打牌还是与他人有经济往来时,别人欠她的可以,她绝不沾别人一分钱的便宜。左邻右舍亲戚们有困难她能帮都帮,钱是能借就借,没有多的就借少点。在她的影响下,父亲也涵养成了一个心底良善、待人宽厚、乐于助人的大善人。婆在世时经常列举父亲生活中的各种善举教育我们,说“吃亏是福”。父亲从没对婆说过他做过的那些吃亏的事,但婆有心,婆是个非常聪明的女人,听听看看想想,即便不问不说,她也知道了事情的梗概。
       婆心底善良,从不议论邻人是非短长。家有五个儿媳,无论儿媳是否能干,是否做事考虑欠周全,婆从不在自己儿女跟前批评媳妇半句,婆和五个儿媳一生未红过脸。遇有儿子和媳妇闹矛盾,婆责骂的永远是自己的儿子。婆总是把方方面面思虑周到,打理顺遂,至今,婆已经去世十余年了,提起婆,五个儿媳仍然敬重有加。
       二姑和四爸是挨身姐弟,堂妹和表弟先后出生。有一次二姑抱着表弟从西安回来,四妈抱着堂妹从县城回来,二人一南一北同时出现在家门前的两条路上。婆看见后兴冲冲的快步迎向四妈,从四妈怀中接过小堂妹,看了又看,夸了又夸,对二姑则是回应了一声,就和四妈拉着话回家了。二姑说,那时她满腹委屈还无法理论,只好满腹牢骚给爷发了一通。后来二姑自然释然了,对婆的做法由衷的佩服,用现在的话说,婆是个高情商的女人。
       婆心思细腻,操心事无巨细。婆11个孙子孙女里我姐是老大。生长在旧社会的婆毫无重男轻女的思想意识,姐出生后得到了爷和婆相当多的疼爱,后来陆续有其他的孙子孙女出生,姐在爷和婆跟前依然保持着她大姐大的地位,爷和婆只要看见我姐就眉开眼笑,和姐说话语气相当的开心。婆去世前交代后事,她给了大姑姑1000元钱,说是姐没工作,等她“倒头”(去世)后这1000元让姐拿来当礼钱,怕姐没钱作难,怕其他姊妹们礼钱比姐多了让姐难看。姐也非常爱婆,当大姑给她交代婆的叮咛时,姐无法言语,惟以掩面大哭诉说着对婆离世的哀恸。有一次,父母不在家,我去婆那里吃饭。婆做饭简单但很用心,吃起来很舒服。我和爷和婆三人正在院子吃饭,就那么巧,一只鸟从空中飞过,拉的屎正好落在了我头顶,我嘟囔了一声,就用纸擦掉了。婆则快速的放下手中的饭碗,抓了一把柴火点着围着我转了一圈,嘴里还在碎碎念着什么。我问婆在干啥,婆笑笑说,么事,吃饭。多年后我才知道,农村人认为鸟拉到人头上会触霉头,婆点柴火的一番举动是替我驱除霉运!
       记忆中婆只有在我们浪费粮食的时候才会狠狠的训斥我们这些孩子。婆受过困难时期没饭吃的煎熬,见到我们浪费一丁点粮食,就会念叨“可惜滴”,其他时候跟我们孙辈们说话总是笑眯眯的,从来不说打击孩子兴致的话。我说我饭量可大了,婆会说:好么,能吃就能干!他说他干啥没干好,婆会说:不怕,没事。你说你学会了某种技能,婆会用惊叹的语气夸你:哎呀,是不是!闲时婆会带着一群孙子孙女认麻雀牌(纸花花牌),教我们打麻将、包饺子、包包子、做沙包,包的好坏做的美丑不论,只要学会就好。我们稍微长大一点后碰到一些事情,婆听到后不会插手指点应该怎么办,对我们更多是提醒用语。放手让孩子成长,这个道理她应该也总结不出来,但她却做的很到位。跟婆在一起总是很轻松,大姑说:你婆跟你们这些孙子辈个个都能说到一起。
       二姑父曾说:你婆虽然没有文化,但在治家管理方面,和红楼梦里的王熙凤一样,各个事项安排的井井有条,是个有本事的女人。但婆宽厚容人,有济人之慈,绝没有王熙凤刻薄尖酸之能。
       婆的一生就是 《诗经.凯风》母氏的剪影: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魏征是唐太宗的镜子,而婆是我们家人的一面镜子! 坚强、坚韧、明理、清白、慈祥、至善, 这个让人常常想起来就眼泪汪汪的老太太哟!
       婆只是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可我却努力想活成她的样子!